當前位置:首頁>航天 >技術發展>正文

高紅衛:為全球工業互聯網道路提供“中國方案

2023-02-18 責任編輯:未填 瀏覽數:20 科學技術網

5月27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紅衛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工業互聯網”高端對話中,提出走中國特色工業互聯網道路。

走中國特色工業互聯網道路

高紅衛

經過200多年工業革命的洗禮,人類先后經歷了蒸汽機革命,發明了火車、鐵路等技術;經歷了內燃機革命,發明了汽車、公路、船舶、航運等技術;經歷了無線電與電子技術革命,發明了電報、電話、電視、雷達等技術,因為無線電與電子技術的廣泛使用,催生了真空電子管和電子元器件技術。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冷戰中的太空競賽,推動了軍事技術革命和太空技術革命;軍事技術革命和太空技術革命催生了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的革命。由于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技術的成熟,又催生了大型計算機、個人電腦和個人通信的技術革命。大型計算機、個人電腦和個人通信技術革命自然地催生了互聯網革命和移動互聯網革命。當前,互聯網革命和移動互聯網革命正在催生全球消費方式(包括個人消費與公共消費)與生產方式(包括制造類和非制造類)兩大社會領域的革命。

各類電子商務平臺是個人消費方式變革的基礎,各類公共服務平臺是公共消費方式變革的基礎,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制造類生產方式變革的基礎,非制造類生產方式變革的平臺是非制造類生產方式變革的基礎(比如,各類精神文明產品的創造等,非制造類生產方式和平臺尚在孕育之中)。這四種平臺技術的發育成熟和普遍運用,將宣告工業文明時代逐漸淡出歷史,而信息文明時代逐漸拉開大幕。

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幾乎錯過了工業革命以來所有的技術革命。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搭上了工業革命的末班車,并且勇敢地乘上了互聯網革命的快車,而且還通過自身努力坐進了移動互聯網革命的頭等艙。每次技術革命浪潮都是以之前的若干次技術革命為基礎,當前工業化國家的競爭優勢都是建立在前面幾場技術革命基礎上的。如果發展中國家長期采用追趕戰略,那么永遠只能跟在發達國家后面亦步亦趨,難以將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因為中國沒有扎實地走完這些行業基礎技術與核心產品革命的完整歷程,在不可替代的關鍵領域沒有拿得出手的產品和技術。

這就決定了我國的現代化強國之路注定不是尋常路,必須根據本國國情和時代潮流大趨勢作出科學判斷,走出一條與發達國家殊途同歸的發展之路。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有三條道路可供選擇:第一種,以完善的CPS為基礎,逐步向上延伸到智能化生產線、智能化車間、智能化工廠,通過打造智能制造平臺向著工業4.0的目標前進(簡稱為德國模式);這種模式發展的實際效果將是“自下而上遞進上升”,最終實現兼容智能制造、協同制造、云制造三種業態的目標。第二,在基本實現智能制造的協作配套企業之間,以線下全球配套、全球協同制造分工布局為基礎,打造全球化的協同制造與協同售后服務平臺,繼續保持全球制造業垂直分工體系的主導地位(簡稱為美國模式);這種模式發展的實際效果將是“抓中間帶兩頭”,最終實現兼容智能制造、協同制造、云制造三種業態的目標。第三種,在絕大部分企業不具備智能制造能力,企業的運營流程尚未完成信息化改造,且短時間內不可能完成智能化改造和企業流程信息化改造的前提下,我國的工業互聯網如果照搬德國模式或者美國模式,必然文不對題。

航天云網從設立之初就確定了如下發展路徑:搭建工業領域的云平臺,從打造云制造產業集群生態起步,先把分散在全國各個角落市場主體的資源配置與業務流程優化工作放在中心地位,從省錢、賺錢、生錢三個層次逐步遞進,配合中國工業企業的逐步轉型,沿著“自上而下逐步深化”的路徑,最終實現從云制造到協同制造、從協同制造到智能制造的逆襲,實現與德國模式、美國模式殊途同歸的目標。航天云網作為全球首批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線近3年來,始終堅持這一發展理念,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初步驗證了具有中國特色“自上而下逐步深化”工業互聯網發展路徑的科學性、合理性。

航天云網采用INDICS+CMSS(工業互聯網空間Industrial Internet Cloud Space+云制造支持系統 Cloud Manufacturing Support System)搭配,目標是構建和涵養以工業互聯網為基礎的云制造產業集群生態,兼容智能制造、協同制造和云制造三種現代制造形態,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以及第三方商業與金融資源,服務于制造業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其內在商業驅動力為“3M”(省錢 to save money、賺錢to get money、生錢 to make money);其內在商業邏輯是促進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與企業管理創新關聯互動,推動企業轉型產業升級。其中,CMSS主要包括工業品營銷與采購全流程服務支持系統、制造能力與生產性服務外協與協外全流程服務支持系統、企業間協同制造全流程支持系統、項目級和企業級智能制造全流程支持系統等四個方面,采用“一腦一艙兩室”(企業大腦、企業駕駛艙、云端業務工作室、云端應用工作室)的業務界面提供用戶服務,企業大腦為科學決策層提供支撐和服務,企業駕駛艙為企業經營層管理提供服務,云端業務工作室為產供銷集群化業務及周邊業務服務提供支撐,云端應用工作室為定制、設計、研發、試驗及售后技術服務提供支撐。

目前航天云網云端注冊企業近165萬戶,發布協作與采購需求超過13萬條,金額近4000億元;協作與采購云端成交近76000筆,共計1920億元,50%以上業務規模小于2.25萬元,80%的業務規模小于100萬元;近80萬臺設備接入云平臺,近20萬臺設備在線。航天云網APP以CMSS(云制造支持系統)為載體,全面支撐智能制造、協同制造、云制造三類制造,可面向制造全產業鏈提供生產全要素、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APP支持,提供各類工業服務和解決方案。目前,航天云網APP總數為1526個。

樣本企業數據表明,160余萬個注冊用戶總經營規模約10萬億元,平均經營規模625萬元。注冊用戶85%以上屬于小微企業(35%+50%)。目前已有1萬多家企業在云端配套協作成功,平均每家企業約7單。以每單典型業務規模2.25萬元考慮,意味著小型企業每年云端配套協作成交360筆以上(平均每天成交1單以上),就可以發展壯大。另外,如果企業利用云端協作方式增加業務量,將設備開工率從50%左右提升到85%左右,無需增加投資,就可以為云端企業增加30%左右收入。

在“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重大戰略發布的大背景下,航天云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于2015年6月15日正式掛牌成立。

作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的首倡者與先行者,航天云網堅持以“互聯網+智能制造”為發展方向,致力于將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有機結合,發揮航天科工在裝備制造業與信息技術產業領域尖端技術優勢,依托航天科工雄厚的科技創新和制造資源,建立“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能力協同、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工業互聯網生態系統,推動“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實現“企業有組織、資源無邊界”的生產資源配置,助力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

目前航天云網注冊企業近165萬,85%以上為小微企業戶。發布協作與采購需求超過13萬條,金額近4000億元,成交近7.6萬筆計1920億元。設備接入近80萬臺,近20萬臺設備在線。

2017年6月15日在成都舉辦的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上,中國航天科工面向全球發布了中國首個工業互聯網云平臺INDICS。

2018年的6月15即將到來,在今年的工業互聯網論壇中,航天云網又將有新的概念體系發布!讓我們拭目以待,共同赴一場“千人云上盛宴”!

來源 ? 中國航天科工

編輯 ? 王賽

校對 ? 一皎

監制? 鄭貴來

閱讀上文 >> 暫無
閱讀下文 >> 暫無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zzennsong.com/hangtian/20190123_201.html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科學技術網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人人妻人人狠人人十爽,色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