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上午, 未來國際大科學 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由國家科技評估中心和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共同發起,4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20多位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麥克阿瑟獎、菲爾茲獎等獎項獲得者,上百位中外院士科學家、青年科學家等參加論壇。4位諾獎得主、1位沃爾夫獎得主、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在論壇上作了報告,與會專家進行了熱烈的研討。 論壇上,科學家們提出了世界生物測序、人類腦科學等國際大科學研究設想,探討了國際大科學與科學家靈感的關系、大科學與小科學的不同、通過大科學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等。
國家科技評估中心主任解敏表示,人類社會面臨健康、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生態環境等共同挑戰,超出單一國家的能力水平,需要更多的科學家、更多的交叉學科共同開展探索,通過國際合作加以應對。未來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是聚集全球優勢科技資源的高端平臺,組織大科學計劃有利于集聚全球高端人才,培養和造就一批國際同行認可的領軍科學家、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干、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打造高端科研試驗和協同創新平臺,提高所有參與者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隨著中國科研能力的提升,中國高度重視國際科技合作,組織和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成為探索未來、解決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為人類發展進步貢獻智慧的重要途徑。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 來源 ,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