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財經 >財經新聞>正文

跨越幾千年,來看看古人是如何度過夏天的!

2023-06-08 責任編輯:未填 瀏覽數:3 科學技術網

核心提示:《北齊校書圖》中穿著“吊帶裝”的男子紗衣透氣性好,重量又輕夏天是外套,冬天是內襯,相當實用▼日月卷草紋羅衫|現藏于南京市博物館看了這么多古人過夏天的方式你有沒有想到幾個避暑的好法子呢留言告訴小游吧~?!暗鼐_孔送涼風”說到這,建于清代嘉慶年。


熱!熱??!熱?。?!

這么熱的天唯西瓜和空調不可辜負!


都說夏天的命是空調給的

那沒有空調的古代

人們是怎么生活的呢?

冰箱

先秦時期,出現了綠色環保的無氟冰箱——冰鑒。根據《周禮》的記載,有了它,貴族可以在夏天喝到冰鎮酒。

冰鑒的使用方法,是在尊缶內裝酒,鑒、缶壁之間的空間放冰塊。


古代冰鑒

那冰塊又是哪來的呢?

為了保證夏天可以享用到冰塊,周王室專門成立了夏日快樂機構——“冰政”。

工人們在冬天鑿取冰塊,運到冰窖中儲存,等到夏天再取出,供貴族使用。


《甄嬛傳》中華妃使用冰塊避暑

在秦漢時期,普通人家制冷保鮮,用的是低配版冰鑒——水井。

人們在井中放一口大甕作為食品冷藏室,或將食物放在籃子中,用繩索系于井下保存。

冷飲

雖然沒有奶茶續命,但古人已經有了很多“網紅”冷飲。

劉貫道在描繪自己心目中宋朝士大夫生活的《消夏圖》中,畫了一個瀟灑躺著的男子,在畫面的左下角,畫了一個果盤,果盤里裝了水果和冰塊……

這不就是水果刨冰嗎?!


元劉貫道消夏圖|美國納爾遜?艾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唐代宮廷中出現了一種全新的“夏日特飲”——酥山,而這種食物,也被視作冰淇淋的原型。

章懷太子墓《仕女圖》局部,畫面右側的仕女手捧之物為“酥山”。根據文獻記載,酥山最底層應該是冰,上面覆蓋著奶油、酥油,還要插上花朵、彩樹等裝飾品。

不過這玩意顯然不便宜,《云仙雜記》中稱“長安冰雪,至夏則價等金璧”。


到了宋代,終于有了平價版國民冷飲了。

根據《東京夢華錄》、《夢粱錄》、《繁勝錄》、《武林舊事》的記錄,宋人在盛夏時節可以買到的夏日冰爽之物種類很多,有冰雪冷元子、冰雪涼水、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乳糖真雪、白醪涼水、雪糕、雪團、雪泡縮脾飲、冰雪甘草湯、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涼水荔枝膏……


古人食用冷飲

聽名字是不是就覺得得救了?

在宋朝,關于冷飲還有一件趣事

話說,冷飲當然和晶瑩剔透的水晶器具更配……


北宋蕉葉紋水晶杯|現藏于南京市博物館

空調房

在漢代時,我國就已經有了自己的“空調房”,只是那時的“空調房”被叫做“清涼殿”,是皇家御用的豪華避暑套房。


古代貴族在清涼殿中聚會

《漢書》中就有“清室則中夏含霜”的記載,是說盛夏時,清涼殿中的溫度如同下過霜一樣……

到了唐代時,“清涼殿”進化為“含涼殿”,臨著太液池傍水而建,通過“冷水循環”的機械原理,即可實現自然降溫的效果。

而有錢人家高配空調房就更高級了,比如御史大夫王鉷家中就裝了個中央空調——“自雨亭”,就是不斷將水提升到屋頂制造雨簾,通過水循環帶走熱量,給建筑整體降溫。


“自雨亭”

到了明朝,“空調房”開始普及,這就是“地井開孔送涼風”的方式。

明朝高濂在《遵生八箋》中記載:“霍都別墅,一堂之中開七井,皆以鏤刻之,盤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涼,不知暑氣?!?/p>

地井里的氣流冬暖夏涼,一屁股坐下去,涼快極了。


“地井開孔送涼風”

說到這,建于清代嘉慶年間的甘熙宅第,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市民俗博物館里就“藏”著一些特殊的“納涼設計”。

房子建得比樹略高,讓樹蔭來遮蔽烈日。

宅子里的三十五個天井,每一個都是納涼的好去處。這些天井由高大的馬頭墻隔成,房屋和天井的比例關系設計得非常恰當,能夠完全遮擋陽光,一天之內,從早到晚,陽光幾乎透不進來。


甘熙故居

“穿堂風”也是甘熙宅第防暑降溫的法寶。五組穿堂住宅都有五六進,每一進的門打開,中軸線的過道就容易形成“穿堂風”,讓人充分享受清涼。


走進博物館,不僅可以享受古宅清涼一夏,還能漲知識呢!

瓷枕

李清照曾在《醉花陰》中寫道:“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p>

這“玉枕”,是一種青白釉瓷枕。瓷枕中空,枕在上面,冰涼清爽,腦子就不會一熱了。


瓷枕絕對是乾隆的夏日本命。一次得到瓷枕后,乾隆詩興大發,作詩一首:瓷枕通靈氣,全勝玳與珊。眠云渾不覺,夢蝶更應安。

話說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最熱的一個夏天,就出現在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一個夏天京城被熱死的人就多達114000多人。

而據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竺可楨老先生研究發現,中國古代的天氣比現在還熱。最熱的是西周和春秋時期,比現在年平均氣溫高出兩度,漢唐宋明好一點,但是也比現在要高上一度左右。

看來,瓷枕在古代真的很有必要??!


青白釉刻花紋瓷枕|現藏于南京市博物館

防曬服

要涼快,最重要的其實還是衣服。漢代有一種短褲,叫犢鼻禈,文獻形容其“以三尺布為之,形如犢鼻”。

趙孟頫所畫的浴馬圖中,盛唐時期的馬倌也穿著這樣的褲子。


元趙孟頫《浴馬圖》|藏于故宮博物院

這犢鼻禈,還是司馬相如同款。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私奔之后,由于司馬相如實在太窮,兩人到了臨邛,便賣了家當,賣酒維持生計。

卓文君拋頭露面賣酒,司馬相如則穿著犢鼻裈,跟仆人一起洗酒器。卓文君的父親看到了這一幕,覺得侮辱了自己的貴族品格,便給了他們一大筆錢,讓他們過得體面一些。


古代還有“開襠褲”——脛衣,已成為居家必備良品。脛衣是最早的褲子雛形,但它只有褲管,沒有褲襠……

不過放心,古代的脛衣并不單穿,出街時還要在外面穿一件深衣。


春秋時期脛衣圖

到了宋朝,最時尚的夏裝是紗衣?!侗饼R校書圖》中穿著“吊帶裝”的男子,恐怕就是那個時代的潮流大叔。


《北齊校書圖》中穿著“吊帶裝”的男子

紗衣透氣性好,重量又輕

夏天是外套,冬天是內襯,相當實用


日月卷草紋羅衫|現藏于南京市博物館



看了這么多古人過夏天的方式

你有沒有想到幾個避暑的好法子呢

留言告訴小游吧~

閱讀上文 >> 想預防網絡成癮?掌握這5個原則,輕松搞定
閱讀下文 >> 新研究揭示了我們的大腦是如何激發創造力的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zzennsong.com/whstcj/225795.html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科學技術網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人人妻人人狠人人十爽,色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不